正是尹同跃的格局与气度,让奇瑞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不足,学习吸收优秀同行的优点,因此获得更快的进步。
作为全球市场顶级规模的产业之一,汽车产业一直盛产优秀的企业家。例如在国外市场,著名的企业家有福特汽车的亨利·福特、通用汽车的艾尔弗雷德·斯隆、丰田汽车的丰田喜一郎与本田汽车的本田宗一郎。
在中国市场,汽车行业著名的企业家有比亚迪汽车的创始人王传福、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与长城汽车的创始人魏建军,以及近些年新崛起的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李想、李斌与何小鹏等。但相较于上述企业家广为人知,有一位企业家的公众知名度要小很多,但其取得的成就却极其出色。这位企业家便是奇瑞汽车集团创始人尹同跃。
根据最新公布的2024年8月份销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奇瑞集团销量高达211879辆,同比增长23.7%。1-8月份,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508259辆,同比增长41.9%。目前,奇瑞集团共拥有奇瑞、捷途、星途与iCAR四大核心品牌。
其中,奇瑞品牌8月销量为131734辆,1-8月累计销量961624辆,同比增长34.8%;星途品牌8月销量为11339辆,1-8月累计销量80229辆,同比增长22%;捷途品牌8月销量为51785辆,1-8月累计销量316446辆,同比增长95.5%;iCAR品牌首款产品上市6个月,8月份销量5967辆;今年累计销量37681辆。
除了上述四大品牌全线增长之外,奇瑞集团在新能源化与全球化领域也表现亮眼。以1-8月份数据为例,奇瑞集团在燃油车市场累计销售1235412辆,同比增长27.6%;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72847辆,同比增长187%。国内市场销售汽车787954辆,同比增长61.57%;海外出口720305辆,同比增长25.2%。尤其是高达近48%的海外市场销售占比,让奇瑞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绝对标杆。
奇瑞集团的上述成绩,除了相比近些年如日中天的比亚迪汽车稍逊一筹之外,已经不逊于其他任何一家中国汽车品牌。但奇瑞创始人尹同跃却表现得极其谦虚低调,从几个具体案例可见一斑。
近些年,奇瑞与华为合作了华为智选品牌之一的智界品牌。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绝对巨头之一,尹同跃在与华为同台时表现得极度谦卑。他表示,“华为是最伟大的公司,有幸华为带着我们玩”。尹同跃还盛赞余承东对产品极致的追求,“外国有乔布斯、马斯克,中国有余承东。我请求余总再给我们更多项目。跟华为合作的项目,永远都是第一优先。只要余总给我发指令,我们都会花钱,我们就干”。
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国际车展上,当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参观奇瑞展台时,尹同跃陪同参观。王传福说,“我们要向奇瑞学习,特别是这几年这么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,奇瑞越竞争越厉害”。而尹同跃谦虚地表示,“王总是大企大家,我告诉奇瑞员工,要亦步亦趋地学习王总。跟紧一点,就把别人甩掉了”。即使在企业内部会议上,尹同跃也不掩盖自己对比亚迪的尊重。他表示,2024年年底要成为新能源行业第二位,要看到王传福的背影。
在最近于四川宜宾举行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,尹同跃表示,奇瑞在发展新能源方面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,华为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长安汽车等优秀企业,都为奇瑞企业来提供了学习榜样。
尹同跃的这种谦逊也帮助其在行业内赢得了不少朋友与尊重。在一次公开论坛中,比亚迪汽车公关负责人李云飞表示,在汽车品牌出口方面,奇瑞是老大哥,做得很棒,值得比亚迪去学习。同时他也谈到现在国内车企竞争得太厉害了,各种明的暗的,桌上的、台下的,上得了台面上不了台面的都有,因此希望奇瑞能成为行业第二,离比亚迪近一点,离得越靠近越好,这样做才能够帮比亚迪分摊点火力。
一向以“大嘴”闻名,对合作车企能力不屑一顾的余承东,在面对尹同跃的人格魅力时也变得像一个青涩的小伙子,他表示,“奇瑞在出口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中国车企,积累了很丰富的能力,华为与奇瑞的合作是强强合作”。并且华为也在与奇瑞的合作上全力以赴,在推出了首款轿车车型智界S7之外,近期也正式对外发布了首款SUV车型R7。
即使是一向咄咄逼人的“红衣大炮”,也是哪吒汽车核心投资人的周鸿祎在尹同跃面前也变得少见的恭敬,他表示,“祖师爷在这儿呢”。
尹同跃虽然对外谦虚,但在带领奇瑞业务行动上却极其敏捷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奇瑞汽车已经全方面覆盖燃油、插电式混动、纯电与增程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。在产品上,密集推出一系列市场反响颇为不错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。例如,奇瑞品牌推出了风云T9、T10;星途品牌推出了星纪元ET与星纪元ES;捷途品牌推出了山海T2、L6 、L9与旅行者;iCar推出了iCar 03。
尹同跃在最近还表示,奇瑞未来两年内计划推出24款超能混动和15款高端纯电动新产品。随着这一系列重磅产品的密集上市,有望将奇瑞汽车的销量推上新的台阶。
虽然很多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尹同跃,但在汽车行业内其却是一位声望极高的行业元老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正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加速时期,当时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家特种车辆厂,通过敲敲打打的组装方式,每年就能生产几百辆汽车,创造上亿产值。这引起了苦于发展经济的芜湖政府注意,由此产生了进军轿车领域的想法。
1995年,在欧洲考察期间,芜湖政府有关人员得知福特在英国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准备出售,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把汽车项目干起来。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,所以相关工作都在秘密中进行,在内部,这一个项目被称为“951工程”,意思是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,对外则称为: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(筹备处)。
干轿车,要专业的人。芜湖政府把触角伸向了一汽,并且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——尹同跃。尹同跃是芜湖人,1983年毕业于安徽工学院(现合肥工业大学)农机系,曾任一汽的车间主任,还当选过一汽“十大杰出青年”。
因为同乡的关系,芜湖政府软磨硬泡,力邀33岁的尹同跃回乡造车。最终尹同跃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,接受了邀请。当尹同跃回到芜湖组建项目时,整个团队也只有8个人。尹又利用人脉关系,从同学和一汽中“忽悠”了一批人。
创业之初,奇瑞汽车的条件非常差,厂址选择在芜湖城北的一片旷野之中,周边除了稻田就是水塘,尹同跃的办公室就在这里的一个废弃砖瓦厂的草房里。一片旷野里,尹同跃经常兴奋地给同事“画大饼”,哪里是发动机厂,哪里是研发中心,哪里是整装厂……
1996年,奇瑞花了近3000万美元引进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,运抵芜湖。尹同跃带领同事,一边对设备精心养护,一边加紧建厂。他说,买设备的钱,是贫穷的安徽省“砸锅卖铁的钱,是农村老太太卖鸡蛋的钱”,只能成功,不能失败。
为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成功,购买协议中规定,由英国人把生产线拆下来,运过来后再装上,调试好再移交给中方。起初,英国派来了20多个技术人员负责安装。但尹同跃却发现这些人工作得吊儿郎当,经常拖延时间不干活,而且还经常喝酒滋事。几个月过去了,一台设备也没安装上,但英方还不允许中国人参与,甚至连参观也不行。尹同跃急得团团转,对方却一副满不在乎的“你能你上”的态度。
由于工程技术难度大,眼看着英国人也几乎做不下去了,工程很可能就要烂尾。尹同跃决定大胆冒险,他赶走英国人,中方自己来干。当得知消息的芜湖政府领导问他,如果干不成怎么办?尹同跃说:“干不成,我跳长江!”
为了达成目标,尹同跃带领员工每周工作7天,每天15个小时,技术员经常是等翻译把图纸翻译后,自己拿回家里继续干,图纸不清楚,就回头再查工艺卡,通过说明书来了解如何安装发动机。
正式安装生产线多吨的设备,分批从不同仓库运往厂房。为了不丢一颗螺丝钉,大冬天里,员工们骑着自行车跟在卡车后面,盯着地面检查。因害怕一旦掉一颗螺丝,就得花外汇从国外购买,不仅浪费钱,整个项目进度也受影响。
为了给生产线定位,但又不损耗宝贵的发动机毛坯(一般的情况下,要用掉几十甚至几百个毛坯),生产人员就把废掉的毛坯,用铝棒重新补好接着用。
经过500多个日夜的奋战,1999年4月27日,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公司的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,并点火成功。在场的人都激动地抱头痛哭。这款发动机,在当时的国内处于领头羊,很快供不应求。
1999年11月,公司的第一辆白车身(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)下线日,第一辆轿车(后来的奇瑞风云轿车)驶下了生产线年,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,但却面临无法上市的问题,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在国家的“车辆生产管理目录”之上。由于不合法,他们被有关部门要求停产。后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,为了“曲线救国”,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公司与上汽集团展开谈判。
不加入上汽集团,就没有“准生证”,最后公司无奈将注册资本的20%,无偿划给上汽集团,但提出“四不”原则,即不要上汽投资、不要上汽参与管理、不承担风险和分红。
2001年1月,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,“奇”是特别的意思,“瑞”是吉祥如意的意思,合在一起意思是:特别的吉祥如意。拿到了“准生证”奇瑞汽车很快上市。
奇瑞的第一款车——奇瑞风云,配有1.6升的发动机,与当时最热门的桑塔纳、捷达和富康同属于一个档次,但价格却要低三分之一,只要8.8万。结果风云一上市,就大受欢迎,2001年销售了2.8万辆,销售额近20多亿。
由于“风云”车一下就打开了市场,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。2002年,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,销售额40多亿元。2003年,奇瑞更是一口气推出了三款轿车,即后来堪称一代“国民汽车”的奇瑞QQ、东方之子和旗云。在北京,奇瑞QQ 4个月的销量,就已经冲到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之列,备受市场瞩目。当年,奇瑞销售汽车9万多辆,销售额突破80亿元。
造车之初,奇瑞就极其重视核心技术的掌握,为了研制更高水平的发动机,2004年,代表当时业界最高水准的9条生产线台数控加工机床,和来自8个国家的200多名高级工程师,组成了奇瑞的世界级发动机制造工厂。这一个项目,奇瑞投资了30多亿。也因此,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。这款发动机,在2006年出口美国5000台,实现了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“零的突破”。
在公司内部管理上,奇瑞也不像一家国企,上至总经理,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,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,即使创业元老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,几乎都没有节假日,尹同跃病倒后,在医院边打点滴边指挥生产。
在一帮人的拼命苦干之下,奇瑞这家诞生在中部省份的新车企,快速的提升。2007年8月,奇瑞迎来了自己第100万辆汽车下线,销量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当年,奇瑞力压一汽丰田、广汽本田、北京现代,国内销量38万多辆,位居全国第四,国产品牌第一。另外,奇瑞2007年还出口汽车10万多辆,与菲亚特签订了年供10万台以上奇瑞发动机的协议。
从1999年到2007年,中国长期压抑的汽车消费得以释放,连续8年,国内汽车销量都以两位数增长。高增长时代,大量的消费的人都是第一次购车,他们要的是简单的代步工具,因此价格实惠公道的奇瑞,占尽优势。
从创立以来,奇瑞的成功经验就是“多产品线”“多品牌”“低价格”。因为挣钱太容易,就想把每一个领域的产品都铺到,最多的时候,奇瑞同时研发的项目就高达140多个。但每年35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,也消耗掉奇瑞大部分的利润。
2008年,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,奇瑞的利润由2007年的14.3亿元,暴跌到3.14亿元,而当年奇瑞获得的政府补贴是4.7亿元,也就是说,2008年,奇瑞其实已经陷入亏损之中。奇瑞的高研发成本投入、“多养孩子好打架”的粗放经营方式,成了企业逐步发展的瓶颈。
尹同跃决心战略转型,放慢扩张脚步,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。考虑到奇瑞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不足,奇瑞又推出了多品牌战略,希望以瑞麟、威麟两个品牌开拓中高端市场,扭转公司的利润困境。
但戏剧性的是,2009年,在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,中国汽车销量又出现了报复性反弹,当年增幅达46.2%,再创历史纪录。正在变革中的奇瑞,重回老路,连续推出了16款全新车型冲击销量。
变革的反复,并没有提高奇瑞产品的核心竞争力,2011年,奇瑞的销量也开始下滑,滞销比2008年更严重。奇瑞推出的多品牌战略,由于产品本质并没有太大改变,所以也未收到预期效果。2011年,尹同跃带领奇瑞再次变革,目标是做品牌、建立体系化的核心竞争力。当年,奇瑞砍掉大量产品线,取消了瑞麒、威麟、旗云和开瑞品牌,重新梳理研发体系、导入更严格和固化的标准、流程、通过系统的升级倒逼品质升级。
尹同跃的策略,并无太大问题,但此时国内的汽车市场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,消费者购买汽车,不再只是代步工具,而是更看重舒适、安全和面子。因为长期实行低价竞争策略,奇瑞的品牌已经被市场定格在低价之中,奇瑞品牌对产品销量的拉升,作用有限。2012年奇瑞销量下滑13%,比另一家国产品牌长安汽车少了近20万辆。奇瑞也因此丢掉国产品牌销量的第一把交椅。
2013年,奇瑞销量继续下滑,销量降至44.9万辆,排名跌落到中国品牌第四。面对业绩的下滑,尹同跃坚持变革,他说“哪怕销量跌出前十也要转向”。奇瑞将品牌重新梳理为艾瑞泽、风云、瑞虎、QQ四大产品线年时间,奇瑞没有新产品推向市场,在其他国内品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之下,奇瑞逐渐被超越。
而从2014年到2017年,中国汽车销量从2349万辆增长到2888万辆,其他主要国产品牌都取得了长足进步,吉利、长安在国内都跨过百万销量大关,而奇瑞仅仅从44.1万辆增长到59.6万辆,和2012年时的销量基本持平。
业务的低迷,也给奇瑞带来资金困境,同时高管人事变动也极为频繁,有媒体统计,奇瑞平均15个月就会换一个营销总经理。而从2003年到2016年,奇瑞汽车销售和研发部门中发生职位变动的高管已经多达20位,其中有5位高管的任职时间都少于1年。2018年9月30日,奇瑞汽车的总经理陈安宁也离开了奇瑞。
在这种背景下,已经转任董事长多年的尹同跃重新出任公司CEO,带领奇瑞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变革。一方面继续深耕技术研发这一企业根本,另一方面带领奇瑞坚定地进行新能源化与高端化转型,最终再次神奇逆转。2021-2023年,奇瑞汽车销量持续攀升,分别为96.2万辆、123.3万辆与188.1万辆,营收也大幅度增长,分别为1487亿元、2000亿元与3324亿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奇瑞还于2023年首次入选《财富》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。
进入2024年,奇瑞集团继续飞速增长,上半年销售汽车突破110万辆,同比增长48.4%,创造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同时,奇瑞集团还是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车、燃油车“双增长”,国内、海外市场“双增长”的汽车企业。
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企业家,尹同跃在面对比亚迪、华为这样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时,面对王传福、余承东等比自己年轻很多的企业家时却表现得极其谦卑。而反观汽车行业的另外一些知名企业家,在看到比亚迪近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功后,不是报以欣赏的眼光,而是采取了诸多较为卑劣的诋毁动作。
也正是尹同跃的这种胸怀与格局,让奇瑞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不足,学习吸收优秀同行的优点,因此获得了更快的进步。正如尹同跃所说的,“奇瑞公司是没有聪明人的公司,奇瑞公司是一个实干为上,老老实实做人,老老实实做车,诚诚恳恳对待合作伙伴的老黄牛,特别善于学习。”
对比亚迪亦步亦趋的学习,让奇瑞慢慢的变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中国汽车厂商。
在逐渐逼近比亚迪之后,相信尹同跃不会再一直满足于对比亚迪亦步亦趋的跟随。在奇瑞入选世界500强后发表的《致全体奇瑞人的一封信》中,尹同跃写道,“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,奇瑞必须用长期主义穿越周期,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‘百年老店’。长期主义的核心就是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持续追求品牌向上”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且有着尹同跃这样一位行业经验比较丰富,充满坚韧斗志,胸怀格局也无比宽阔的企业家,我们始终相信奇瑞有望在未来继续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惊喜。另外,尹同跃在面对优秀竞争对手时所表现的这种格局与气度,也值得那些看到比自己发展好的企业而表现的“小肚鸡肠”的同行企业家们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