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教育现代化慢慢的变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。在这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AI时代,怎么样应对新的教育挑战与机遇,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热议的话题。最近,央视新闻的一期特别节目《一年之计看两会》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进行了探讨,该节目考虑了未来教育的新图景。其中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师大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提出了综合高中的概念,称其为职普融通的教育模式。这一模式让学生和家长重拾对教育选择的主权,对缓解教育焦虑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综合高中,这一新兴教育形态,打破了传统的职普分流模式。过去,中考后学生往往被迫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,而如今,在综合高中的新体系下,学生们将在更多选择中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。课程设置灵活,以学生兴趣和基础为导向,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。
作为成都第一所综合高中,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于2023年正式成立,占地280亩,设有92个教学班,约有4210名学生。学生分为学术发展型、应用发展型和特长发展型三类。学校的党委书记何吉永在校内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结合学生禀赋与需求,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在采访中,我们看到了基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。学生们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、数字媒体中心等地尽情体验新的职业课程,不再是束缚在单一的学术知识中。而是通过职业体验来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,并实现自我价值。
综合高中还有一大特色,在于学生的学籍身份不再成为升学的终极武器,这样的设置,让每位在校生都能够享受到“三选”的权力。首先是“选科”,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科目;其次是“选课”,提供多层次的知识选择;最后是“选项”,可选择参与某一项目的实际操作。更为人称道的是,学生可以在高二结束前多次转换身份,打破“职高学籍不如普高学籍”的成见。
如万挺军,他在中考失利后被迫进入天府新区综合高中。凭借一学期的努力,他通过综合评估,顺利进入普通高考升学通道。他表示,这次机会让他倍感珍惜,终于找回了表达自我的可能。
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的教育模式,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。课程分为三个学程:第一阶段的播种学程强调文化基础和综合体验,学生有充足自主选择的机会;第二阶段的定向学程则侧重于多元化发展,通过多样的选项帮助学生确认今后的学习方向;最后的圆梦学程,则制定个性化的培育方案,助力学生实现自我超越。
目前学校已开设超过480门课程,从文化基础类到职业体验类课程,涵盖智能制造、数控加工及编程设计等,以此支持学生的多样化发展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成长轨迹。
值得注意的是,综合高中的教育改革不仅限于课程设置,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。记者了解到,学校设立了科研监测中心,专门负责研究和制定教育质量、教师及学生评价的标准体系。这表明,学校希望通过多个维度的探讨,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生态体系。
在教育的前景中,综合高中或将成为打破传统教育桎梏的重要力量。学生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,与社会的需求更为契合,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多样化挑战。实现个性化教育,走出一条能够探索与成长的路径,为无数家庭带来新的希望。
通过一系列的探访与研究,可以看出综合高中的教育模式,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与支持,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初期,就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权与自主权。在未来,随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进一步融合,更多的学生将能够拥有追求兴趣与理想的机会。
总的来说,天府新区综合高中以其创新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和灵活的课程设置,展现了职普融通模式的巨大潜力,成为未来教育新形态的有力探索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或将引领全国范围内教育的新趋势。可以说,在教育的路上,我们正在朝着更加包容与开放的方向前进。此时此刻,教育的未来,更可以让我们期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